当前位置:主页 > 教师发展 > 专业提升

读书修身  专业提升  幸福分享  成长印迹  

见贤当思齐 ——观摩第八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心得体会

来源:教学教研处 发布时间:2019-05-29 00:00:00 点击:

2019年4月底,我有幸来到古都南京,观摩了全国第八届“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来自全国各地的16位教师同台竞技,比赛异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为期两天半的紧张赛事虽已拉下帷幕,但选手们给我带来的震撼、继而引发的思考,却始终在心头萦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一次观摩如此高规格的比赛,我的兴奋之情无以言表。一大早,一行3人便早早来到南京金陵中学分会场,按指定位置坐下。此时,会场里人头攒动,所有人都翘首以盼。不多时,主持人稳步上前。介绍完大赛的一些基本情况后,在一声清脆的哨响中,比赛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素养大赛从朗读、书写、才艺、知识素养问答和课堂教学等五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综合考察,所有项目均现场打分、现场亮分。赛场上,选手们个个身怀绝技,出手不凡。坐在台下的我,望着台上闪闪发光的他们,心里有说不完的羡慕与倾佩。羡慕台上前辈们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也为他们的才学与魅力所倾倒。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教师队伍中 的“新兵”,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不仅要积累教学必备的知识,更要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台上的选手们,每一个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台下坐着的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行文至此,不禁想起了学校的“青蓝工程”。青蓝工程是学校为年轻教师搭建的学习平台,旨在“以老带新,共同促进”。本学期我上了一堂校级研讨课。虽然课堂上最终呈现的效果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但是磨课的过程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感触最深一点的莫过于“从师问道”。在磨课的过程中, 许多老师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我很感激大家。在磨课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不同老师的不同教学风格,这也体现在评课时大家关注的点也有所不同。万海君老师提醒我低年级要注意生字教学,要培养学生读贴的能力;周巍老师向我展示了教师应该如何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组织教学;傅明雪老师传授我与学生交流时使语言更有生成性的技巧;李慧老师则告诉我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主线,使教学思路清晰。当然,还有年龄相仿的李银娣老师、苗梦莹老师、顾瀚婕老师等等,大家会在一次又一次的磨课后给予中肯的评价和建议。    

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参加本次素养大赛我的第一点收获。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由于只有两天半的时间,比赛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赛场上高潮迭起,时不时欢声雷动。选手们扎实的基本功,出色的朗诵,大气的粉笔字,精彩的才艺,独到的课堂,令我大开眼界。

比赛的第一个小高潮来自于才艺展示环节。赛场上的16位选手,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一个个都拿出看家本领,或歌或舞,或书或画,或弹或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12号选手挥洒自如的书法展示,笔走龙蛇,赢得了满堂喝彩;11号选手将课本内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巧手剪纸惟妙惟肖,让观摩的老师们大开眼界;7号选手大气豪迈的朗诵配上优雅清扬的葫芦丝演奏,令人心驰神往;15号选手载歌载舞,将现场的气氛推入高潮。所有的才艺表演中,我对9号老师的印象最为深刻。只见她身着旗袍,盘扣处坠着素雅的中国结。慧质兰心,宛若从书中走来的大家闺秀。芊芊玉手执笔一挥,一株清雅高洁的兰草便跃然纸上。  

此外,广博的知识储备、机敏快速的现场反应、条理清晰的表达能力,这些教师应备的基本素养也在参赛教师知识素养现场答题环节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客观题答题环节涉及天文地理,时事政治,历史文化艺术,教育教学理论等诸多方面。主观题则是有据视频或图片谈看法的;有据教育教学的某句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展开交流具体做法的;有具体结合某篇课文的关键或重点句子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的。紧张的赛程,使得选手们精神高度集中,我的心也不自觉地跟着提到了嗓门眼。尽管有个别选手答题出现失误,但大部分选手都能沉着应对,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一个语文教师应有的素养。每每此刻,便会问自己:如果站在那里的是我,又能表现得如何呢?

俗话说的好:技多不压身。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术业有专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不断磨砺自己,掌握更多的本领。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选手们台上短短的5分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在自惭形秽之余,更要反思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是参加本次素养大赛我的第二点收获。

立足课堂,教书育人

课堂教学展示是本次比赛的重头戏,所有的比赛环节中我期待的便是它,这也是我目前最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不负所望,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也是源于这一环节。据说课堂教学比赛是由教师提前一天抽签选定课文题目,我很好奇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老师们会呈现怎样的课堂。纵观这16节课,我有如下发现:

 

1、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真实。

与想象中的全国性公开课应该有的样子不同,选手们的课比较自然、本色,不雕琢、不做作,一字一画、一音一语,实实在在地把字词读准确,把课文读流利,强调反复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促知,以读促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关键词、重点句,步步引导、时时点拔。虽然课堂上会有亮点,但是没有太多为了出人意料而出人意料的课堂设计。一言以蔽之:接地气。

2、教师语言睿智,评价语以生为本。

教学中,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老师们不再是单纯地表扬“你真棒!”,取而代之的是“你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声音和意思……”“你有会倾听的小耳朵”,“你的朗读声真美”。丰富的评价语,有针对性且充满人文关怀,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着学习的快乐,进而以加倍的热情参与到下面的学习中。比如2号选手在教《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让学生扮演宇航员,通过与身在地球的妈妈(教师扮演)进行卫星连线,自然而然地说出在太空生活的特点。教师化用妈妈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拉近师生的距离。当然,个别选手虽然久经赛场,但还是有些紧张,出现了一些小小的失误。比如,3号选手对于学生的评价语一直很到位,但是在指名读课文时,老师没有及时纠正孩子“耷拉”一词的错误发音,导致后面不少学生都跟着读错。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这也是我需要注意的地方。

3、渗透学习方法,注重习惯养成。

每一节课中,参赛教师或多或少地在恰当的时机,有效地指导学生用适宜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语文,比如: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在默读时圈划并批注,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快速有效地背诵课文……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学习语文一定会易如反掌。习惯的养成则主要体现在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特定的情境下理解词语,关注学生书写是否整洁,姿势是否正确,重视在学习过程中积累。

4、研究文本,吃透教材

听了每一位参赛教师执教课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挖掘教材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才能吃透教材,才能深入到教材内容深处,才能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进而才有可能达到“深文浅教”的最高境界。通过观摩使我明白,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以提升自身素质为目标,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掌握解读文本的能力,使自己逐步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5、各年级学生给力,综合素质高

纵观16节课,无论哪个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课堂习惯令人钦佩,他们的课堂发言可圈可点,他们的写字习惯扎实到位,让我们这些观摩者着实喜欢,更让我们暗自思忖:我们该如此培养如此高的综合素养的孩子?举两个小细节:就南京金陵中学参加课堂展示的学生而言,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表述都十分完整;二是一些课堂的组织很到位,完成老师的指令(朗读或写字)后,学生会轻轻击掌然后坐端正。良好的课堂习惯不是三两天能够养成的,这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心思去琢磨。

总而言之,通过几天的观摩学习,我受益匪浅。选手们精彩的展示,专家们精辟的点评,使我深深感受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功在平时,重在课堂;更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厚积才能薄发!见贤当思齐,我们应该始终拥有一颗学习的心,谦虚的心,多学习,多反思,多积累。

 

                                                                   宁芝